首页 资讯 正文

四川夹江:赛龙舟抢鸭子迎端午

体育正文 279 0

四川夹江:赛龙舟抢鸭子迎端午

四川夹江:赛龙舟抢鸭子迎端午

1.中办、国办:到2027年碳排放权、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(wánshàn) 5月(yuè)29日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(yìjiàn)》(下称《意见》),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。 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7年,碳排放权、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(wánshàn),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,节能市场化机制(jīzhì)更加(gèngjiā)健全,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、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,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畅通流动、高效(gāoxiào)配置,充分(chōngfèn)释放市场潜力,对实现相关资源环境目标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。 《意见》从完善资源环境要素(huánjìngyàosù)配额(pèié)分配制度、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、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、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,完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,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(jiǎnwū)、扩绿、增长,加快(jiākuài)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(lǜsè)转型。 零碳解读:《意见》是资源(zīyuán)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。当前,我国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一般采取“先试点、后推广”的模式,不少地方都建立了(le)区域性(qūyùxìng)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。随着试点经验(shìdiǎnjīngyàn)日趋成熟以及国家提出建设“全国(quánguó)统一大市场”的要求,逐步建设全国性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就成为下(xià)一步工作重点。《意见》提出理顺全国市场和地方市场的关系,这为未来形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、提升(tíshēng)配置效率奠定了基础。 2.生态环境部:加快研究(yánjiū)发布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5月(yuè)2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,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(gāodùzhòngshì)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,这也是推动降碳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。接下来,生态环境部会加快完善相关工作体系,健全标准体系顶层设计,加快研究发布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标准和(hé)(hé)技术规范,推动建立(jiànlì)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(yǐngxiǎng)的碳足迹管理体系。 零碳解读: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推动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,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能够为与碳减排相关(xiāngguān)的政策制定、企业管理(guǎnlǐ)、国际合作等(děng)提供数据支持,提升碳减排的效率和透明度,从而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有力(yǒulì)保障。 3.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(qǐdòng) 据生态环境(shēngtàihuánjìng)部消息,第三轮第四批(dìsìpī)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月26日全面启动。8个(gè)督察组将分别对山西、内蒙古、山东、陕西、宁夏(níngxià)5省(区)开展督察,统筹开展黄河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,同时(tóngshí)对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开展督察,进驻时间约1个月。 此外(cǐwài)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专门(zhuānmén)要求被督察对象精准(jīngzhǔn)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,禁止搞“一刀切”,不搞“运动式”整改。 零碳解读: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对被督察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(de)(de)全面体检和综合(zōnghé)诊断,为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、难点提供了“活”情况。此次是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(tiáolì)》发布实施后的第一批督察。 4.水规总院:预计2025年抽水蓄能新增规模(guīmó)800万kW左右 5月28日,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(zǒngyuàn)发布《中国(zhōngguó)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(nián)度》,《报告》指出,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有待增强,新能源要素保障问题日益突出、新能源消纳问题重新凸显、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上升。预计2025年常规水电新增(xīnzēng)规模500万(wàn)kW左右(zuǒyòu),抽水(chōushuǐ)蓄能新增规模800万kW左右,全国风电新增装机约8000万kW,预计2025年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约2亿kW。 零碳解读:新能源规模快速增长(kuàisùzēngzhǎng),需要电力系统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。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、调频、调压(diàoyā)、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多种功能,是目前技术最成熟(chéngshú)、经济性最优、具有大规模开发潜力的电力系统绿色灵活调节电源,是支撑新能源大规模、高比例(bǐlì)、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跃升发展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。 5.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(xiàngmù)全容量并网发电 5月27日,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(hǎishàng)光伏项目——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(bìngwǎngfādiàn)。 该项目(xiàngmù)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莱州湾海域,202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,是山东省首批(shǒupī)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场址中水深最(zuì)深的项目。该项目场区(chǎngqū)水深8.5米至11米,光伏场区距海岸最近(zuìjìn)距离2公里,最远距离6.2公里,总用海面积512.7公顷,由121个发电单元组成,通过16回35千伏集电线路(xiànlù)接入220千伏陆上升压站。 零碳解读:相较陆上光伏(guāngfú),海上光伏具有(jùyǒu)天然的环境优势,水面开阔没有遮挡物,日照较长且利用充分,可显著提升发电量,不过同样存在高盐雾、高盐碱等近海环境带来的挑战。山东是(shì)国内首批启动海上光伏项目的省份,当地规划提出布局(bùjú)环渤海、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(wànqiānwǎ)级海上光伏基地,目标到2025年(nián),山东光伏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,其中海上光伏1200万千瓦左右。 6.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(tègāoyā)直流工程全线贯通 5月27日,世界海拔(hǎibá)最高的特高压直流工程——金沙江上游(shàngyóu)至湖北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(shūdiàn)工程完成全部放线施工,实现全线贯通。 该项目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,它将(jiāng)金沙江上游的水电(shuǐdiàn)和新能源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,线路途经(tújīng)西藏、四川、重庆、湖北四省(区、市),全长1901公里。建成后(hòu),将成为我国首条大容量“水光互补”的纯清洁能源跨区外送直流通道(tōngdào),年输送电量可达400亿千瓦时。 零碳解读: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工程(gōngchéng)是我国“西电东送”大动脉之一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我国持续优化电力流向布局,形成“西电东送”北、中、南三大通道的(de)跨省(kuàshěng)跨区输电(shūdiàn)格局。截至2024年底,我国已建成投运42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,其中国家电网38项、南方电网4项,跨省跨区输电能力(nénglì)超过3亿千瓦(yìqiānwǎ)。在特高压工程的支撑下,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2012年的超3亿千瓦增加至2023年的超15亿千瓦。 7.四川(sìchuān)首个构网型光伏储能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 5月29日,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光伏(guāngfú)储能电站——四川红原(yuán)雅克光伏电站,在完成了为期十天的运行测试后,全面投产、全容量并网发电。项目(xiàngmù)全容量并网发电后,预计年发电量约4.5亿千瓦时,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项目相比,每年可节约(jiéyuē)标准煤15万吨。 零碳解读:构网型储能(néng)技术不仅能提高新能源送出和消纳能力,其短时过载能力还能在电网(diànwǎng)故障时提供保障,帮助电网恢复运行。如果说传统的跟网型储能技术为电站配备了“调节器”,构网型储能技术则(zé)构建起功能(gōngnéng)更强大的“稳定器”,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。 8.河南许昌:筹建新型智慧电力(diànlì)装备产业集团,将设30亿元(yìyuán)产业引导基金 5月27日,许昌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通过官网发布关于组建中原新型智慧电力(diànlì)装备产业集团的邀请函,面向许昌公开邀请电力装备制造行业龙头(hángyèlóngtóu)、专精特新企业及科研机构、合作(hézuò)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共同组建“中原新型智慧电力装备产业集团”,作为打造“电力装备龙头之城”载体,加快(jiākuài)许昌电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。该中原电力装备集团将(jiāng)由许昌投资集团持股40%,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联合体持股40%,科研院所(kēyányuànsuǒ)持股20%。 为更好推动此次合作及后续发展,许昌投资(tóuzī)集团还(hái)将设立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。 零碳解读(jiědú):许昌电力装备(zhuāngbèi)产业(chǎnyè)集群是河南省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,规模此前已突破1400亿元。《许昌市培育壮大新型电力(新能源)装备产业链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明确,要推动新型电力(新能源)装备产业锻长板、补短(bǔduǎn)板、强基础(jīchǔ)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型电力(新能源)装备产业链。 9.宁波舟山港与欧洲(ōuzhōu)三大枢纽港签署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协议 5月27日上午,宁波舟山(zhōushān)港(gǎng)分别与欧洲三大枢纽港——德国汉堡港、威廉港和西班牙瓦伦西亚港签署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协议,计划建设三条绿色航运走廊,助推(zhùtuī)中欧港口深化低碳合作,为中欧“经济共生关系”的(de)延续注入强劲绿色动能。至此,宁波舟山港成为国内拥有(yōngyǒu)在建绿色航运走廊数量最多的枢纽港。 零碳解读:当下(dāngxià)全球气候治理(zhìlǐ)加速深化,占据全球约80%国际贸易运输的国际航运业正面临紧迫的减排挑战。作为创新性脱碳机制,绿色航运走廊应运而生(yìngyùnérshēng),以(yǐ)航运减排为核心抓手,通过港口、航运企业及政府多方协作,在(zài)特定航线上推广零碳技术、清洁燃料和智能管理。 10.欧盟称计划在2030年前(niánqián)将碳排放量削减54% 据央视(yāngshì)新闻报道,当地时间5月28日,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,欧盟有望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削减54%,略低于其55%的减排(jiǎnpái)目标。消息说(shuō),欧盟整体正接近于实现《欧洲气候(qìhòu)法》所承诺的碳减排55%的目标,并达到至少42.5%的可再生能源占比。 零碳解读:虽然欧盟成员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升方面成效显著(chéngxiàoxiǎnzhù),但各经济部门减排进展(jìnzhǎn)存在差距。 价格优势不再明显,钠(nà)电池寻找新出路 5月25日,全国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(chǔnéng)站南方电网宝池(bǎochí)储能站在云南文山州投产(tóuchǎn)运行。该储能站每年可调节电量5.84亿千瓦时,相当于约27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。 宝池储能站背后,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站领域(lǐngyù)的应用呈现(chéngxiàn)加速态势。在交通运输领域,今年以来中科海钠与宁德时代(shídài)也先后发布钠电池新品,并将重卡作为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。 虽然市场声势颇为(pǒwèi)浩大,但钠(nà)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并非一路坦途。随着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走低,钠电池核心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。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零碳研究院,钠(nà)电池应用于储能电站当前尚属于创新支持行为(xíngwéi),而非市场选择结果。 钠电池的未来或将取决于(qǔjuéyú)应用场景的开拓。研究机构EVTank认为(rènwéi),随着产业链完善,钠电池的成本优势将逐步得到体现,预计在储能、电动二(三)轮车(lúnchē)、新能源汽车、启停(qǐtíng)等领域将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。 钠离子电池加速落地储能(chǔnéng)应用场景 5月25日,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程——南方电网(nánfāngdiànwǎng)宝池储能站在(zài)云南文山州投产运行。这是国内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,实现多种新型构网储能技术的“一站运用”,在保障新能源稳定(wěndìng)接入电网的同时,促进(cùjìn)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。 宝池储能站规模达到200兆瓦/400兆瓦时(shí),按照(ànzhào)每天两充两放测算,电站每年(měinián)可调节电量5.8亿千瓦时,相当于近27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,其中98%为绿电。 新型储能通过(tōngguò)电化学储能、物理储能等技术实现能量存储。钠离子(nàlízi)电池与锂离子电池都属于电化学储能,它们的(de)工作原理相似,都是通过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来完成充、放电。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储能,钠离子电池储能原材料(yuáncáiliào)储量丰富、易于提取、成本低廉,低温(dīwēn)条件下性能更好,在大规模储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站(diànzhàn)领域的应用呈现加速态势。 2024年5月,我国首个大容量(dàróngliàng)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——伏林(fúlín)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建成投运。2024年6月,国内首台(shǒutái)、全球最大的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——大唐湖北50兆瓦/1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(chuàngxīn)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。 工信部(gōngxìnbù)此前曾提出,钠离子(nàlízi)电池在(zài)资源丰富度、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,预计未来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,技术走向成熟、产业链逐步完善,高性价比(gāoxìngjiàbǐ)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,尤其是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。 当前,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正处于起步发展(fāzhǎn)迈向成熟应用的关键阶段,在实现规模化应用前的单位瓦时成本仍明显高于(gāoyú)锂离子电池。建设锂钠混合储能站,能够(nénggòu)在不大幅增加储能电站建设成本的前提下,提高电站适应负荷波动(bōdòng)的调节能力。相对(xiāngduì)于纯锂储能站,调节功能更强;相对于纯钠储能站,经济效益更优。 巨头加速布局,重卡率先落地(luòdì) 近年来钠电池在交通运输领域(lǐngyù)的商业化进程同样加速,今年以来数家电池企业发布(fābù)了钠电池产品。 今年3月(yuè),中科海(kēhǎi)钠发布了钠离子电池(diànchí)商用车解决方案。该方案所用电芯能量密度突破165Wh/kg,能在20至25分钟快速完成100%充电。 据中科海钠介绍(jièshào),2023年(nián)以来,电动(diàndòng)重卡的产销量(chǎnxiāoliàng)高速增长,市场对电池的充电速度、快充下的循环寿命、工作温域和热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钠离子电池具备长寿命、宽温区、高倍率的天然特性,完美契合以电动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使用特性。 4月(yuè),宁德时代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,号称是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(liàngchǎn)(liàngchǎn)的钠离子电池。其钠新电池包含两类产品,分别是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。重卡电池将于(yú)今年6月正式量产,与一汽解放合作落地,动力电池则将于2025年12月量产出货,首发落地巧克力换电(huàndiàn)车型。宁德时代方面(fāngmiàn)称,钠新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175Wh/kg。 性价比优势收窄,出货预期(yùqī)下调 虽然市场声势颇为浩大,但钠(nà)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并非一路坦途。随着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(jiàgé)走低,钠电池核心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。 国家能源(néngyuán)局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(xīnxíng)储能项目中,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高达97%,钠离子电池储能占比不到1%。 一名业内人士(yènèirénshì)告诉零碳(língtàn)研究院,钠电池应用于储能电站目前属于创新支持行为,而非市场选择结果。 研究机构EVTank与伊维经济研究院今年(jīnnián)4月共同(gòngtóng)发布的《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(2025年)》显示,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钠离子电池相对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(yōushì)并不明显,在成本偏高(piāngāo)和性能偏低的相对劣势下,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发展不及预期。 EVTank数据(shùjù)显示,2024年(nián)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3.7GWh,主要应用场景为储能(chǔnéng),其次为小动力,在电动汽车领域仅有少量装车。 上述报告显示,展望未来,随着钠离子电池(diànchí)在技术(jìshù)和性能上不断突破,叠加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及规模效应的逐渐释放,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将(jiāng)逐步得到体现,预计在储能、电动二(三)轮车、新能源汽车(qìchē)、启停等(děng)领域将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。EVTank预计2030年中国钠离子电池的实际(shíjì)出货量将达到109.3GWh,仅占当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3%左右,远低于该机构在2023年度发布(fābù)的《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(2023年)》中预测(yùcè)的347.0GWh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陈莉(chénlì) 校对 穆祥桐
四川夹江:赛龙舟抢鸭子迎端午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